不要忽视了癔症性耳聋

杨海弟·农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2016/08/31 阅读171 点赞8

   “杨教授,谢谢您!”一个25岁的病人出院时发出由衷的感谢。看着她笑靥如花,开心出院的样子,很难想象她入院时的窘况。


       她是一个护士,由外院的一个耳鼻喉科同仁介绍入院的。记得当时她一看到我就哭了:“杨教授,你要救救我啊!我前天下夜班,就突然间什么都听不见了,又晕,又呕,又头痛,很辛苦啊!”一边安抚一边接过在当地医院做的厚厚一沓检查:抽血检查无异常,头颅MR、颞骨CT、内听道MR、胸部CT均无异常,甚至连有创性的腰椎穿刺检查都做了,还是提示正常。


       唯一异常的是听力学检查(纯音听阈测听)显示双耳极重度耳聋。已经在当地医院按突聋治疗了两天,一点效果都没有,情绪变得越来越焦虑,当地医生实在没办法,最后辗转介绍来我院。看着手里的检查报告,脑袋飞快思考着,出现双耳听力同时突发下降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根据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及外院的辅助检查结果情况考虑,还需加做ABR(脑干诱发电位)和耳声发射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最后检查结果验证了我的猜测,两项检查结果都提示正常!看着这些检查结果,马上可以明确诊断了:癔症性耳聋,即俗称的精神性耳聋。这又是一个在当地医院误诊为突聋的例子!


什么是突聋?为什么容易误诊呢?

突聋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人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到最低点,少数病人可在3天以内,可同时先后伴有耳鸣及眩晕。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都市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过度劳累、精神抑郁、焦虑等这些都可能是导致突聋的诱因。医护人员、IT行业、新闻工作者等这些需要经常加班熬夜的行业也成为了突聋的重灾区!突聋也是损害中青年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明确突聋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

对于突聋的诊断,首先是听力学检查的支持,听力学检查时分主观和客观测听,主观主要是依靠病人对刺激声信号进行主观判断,并作出行为反应。而客观测试不需要病人的行为配合,所以结果更加客观、可靠。


无论主观还是客观听力学检查对突聋的诊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引起聋的病因有很多,如中毒性聋、感染性聋、药物性聋等,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才能诊断为突聋。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断还需要有影像学如内听道MR等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等相关辅助检查。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

 

虽然明确了诊断,治疗却是任道重远!

在门诊,经常会碰到一些病人过来看病说:“医生,我听不见几个月了,开点药给我吃!”问他为什么不早点过来看,一句“没空!”就搪塞过去了。其实这是对自己身体健康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突聋的治疗时间窗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越早治疗,效果较好,7~10以内开始治疗对突聋预后非常重要,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有可能会造成听力的终身残疾!

 

 由于引起突聋的病因多样,治疗方法也多样。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和保护内耳,避免耳蜗再被损伤,促进听力恢复。一般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扩血管剂、抗凝剂、抗病毒药、高压氧、中医中药、微波等。


对于轻、中度听力损失的突聋,早期选用激素、扩血管剂、抗凝治疗等。对于极重度听力下降,加用局部应用激素如鼓室注射等。一般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大部分的突聋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突聋的预后多样,特别是那些一聋到底(重度以上耳聋),又合并有耳鸣、眩晕的预后则很差。正规的医学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无效的突聋,3个月至半年后,可以尝试采用助听设备进行听力干预,以达到恢复或者提高听力的效果,同时对减轻耳鸣亦有很大帮助。

 

 目前市场上的助听设备包括:助听器、振动声桥、骨桥、人工耳蜗等。一般而言,中重度以下听力损失佩戴助听器效果较好;对于大于18岁的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又不愿意佩戴助听器的病人,可以考虑振动声桥植入;重度单侧聋的病人,可以考虑骨桥植入;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病人,则可以选择人工耳蜗植入恢复听力。切记,必须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综合评估后再根据个人意愿决定!

 

       回到上面开头提到的误诊为突聋的病人,由于病人对主观听力测试提示异常,而客观听力测试提示正常,辅助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又与他人没有纠纷,所以这种听力下降需考虑癔症性聋。这种病人确实是听不见,但是耳朵没有问题!一般明确诊断后,可采取对症及暗示疗法等治疗,常常可取得良好效果。当然,对于这种癔症性耳聋我们也已经有近10例这种经验,经过正确治疗后完全恢复听力,融入正常社会生活。



      总之,耳聋不可怕,一旦发生就需要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积极药物治疗,切勿延误治疗时间,以避免听神经功能退化不可逆后对自身学习、生活及心理造成重大影响。如果治疗无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决定干预方式以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悦健康365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